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蚂蚁很酷  

No.226  纽曼/台球  IMDb 8.0

为了演好艾迪,纽曼把自家餐厅的桌子搬了出去,换成了一个台球桌,这样他就可以随时练习,提高技术。

江湖浪子  The Hustler (1961)

我怎么才能输呢?

◎英 文 名:The Hustler

◎中 文 名:江湖浪子

◎年  代:1961年9月25日

◎国  家:美国

◎语  言:英语

◎IMDb评分:8.2/10 (28,297 votes) Top 250 #197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54997/

◎片  长:135 mins

◎类  别:爱情/剧情/运动

◎导  演:罗伯特·罗森 Robert Rossen

◎主  演:保罗·纽曼 Paul Newman….Eddie Felson

                     杰基·格黎森 Jackie Gleason….Minnesota Fats

                     派珀·劳瑞 Piper Laurie….Sarah Packard

                     乔治·C·斯科特 George C. Scott….Bert Gordon

                     杰克·拉莫塔 Jake LaMotta….Bartende

◎简  介:

       本片讲述的是,以撞球赌博为生的年轻职业球手艾迪向芝加哥久富盛名的提夫挑战,因输给了他而一厥不振。某夜天色将明时,艾迪在一家咖啡店邂逅了一位期望当小说家却不良于行的女大学生西拉,由于二人各自有不同的遭遇,所以相互同情对方,从此陷入爱河。艾迪遇见巴多,他曾观看艾迪的比赛,想做他的经理人,但因为分红不公艾迪拒绝了他,后来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借助巴多,终于获得最后的胜利。可是西拉却因失身于巴多绝望离去,下落不明。艾迪以此为由,毅然与巴多分手,再度向提夫挑战,经过一场激战,终于洗雪前耻。

【幕后花絮】

       本片以写实手法描写桌球赌博的残酷世界,是导演的优秀作品,虽然紧张而具压迫感的赌球场面,几乎占了全片的三分之二,却能将背面所隐藏的人类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1986年的《金钱本色》(The Color of Money)继续艾迪的桌球生涯,不过那时他已经荣升为“教练”。

       一张球桌、几枚台球、两根球杆,《江湖浪子》靠这几样元素组合成一出沉郁的人生戏。在好莱坞体育片的库藏里,这是一部成色奇异的作品。

       保罗·纽曼饰演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台球骗子“快手艾迪”,他与经纪人查理·伯恩斯流窜在各地的台球室里制造骗局。艾迪装作平庸的球手与陌生的球手挑起赌局,当赌注加到足够大时,便以精湛的球技将对方的赌资吞没。艾迪不满足这游走于小地界的小赌局,他的野心是到芝加哥与传奇球手“明尼苏达胖子”做终极对决。艾迪并非在乎赌资,而是要确认自己能赢,成为最好的球手。艾迪与“明尼苏达胖子”在台球厅鏖战36小时,中途艾迪一度靠自己的“快手”赢到18000美元,但他不满足,一定要彻底击败胖子,然而此时他已急功近利、筋疲力尽,而酒精更让他有些神智不清。沉稳的“明尼苏达胖子”却悠然到卫生间梳洗了一番,出来之后即刻掌控球桌,不仅将18000美元全部收回,也从精神上彻底击垮了艾迪。

       艾迪沉沦下去,四处打杂混迹,并遇到了一个成天酗酒的女孩萨拉,两人相爱并相依度日。好景不长,混迹黑道的职业赌客伯特·戈登看上了艾迪,以苛刻的受益分成借给他3000美元做赌注,并带他去路易维尔寻找对台球赌局有兴趣的富翁。

       本片获196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在内的9项提名,未能获得重要奖项。当年的竞争对手是《纽伦堡审判》(见本书第二卷第204位)与《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在AFI的10部最伟大体育电影中排名第6。

       传统好莱坞体育片的套路是励志为先,失败者历经曲折,收获胜利。《江湖浪子》中,“胜利”却不是故事情节中挑动观众情绪的关键元素。“赢”的心态,不是向上的正面力量,反而成为主角艾迪沦丧在台球赌局中的人格缺陷。“赢”成为一种有瘾且毒性强烈的欲望,牢牢操控艾迪具有高超台球技艺的身体,成为直奔胜利目标的工具。

       艾迪球技的精彩与他在赌局上的沉沦,使“赢”有了两重分身。其一,作为体育竞技者依靠天才技艺在竞赛中的“赢”,这是明亮的一面;其二,赌局中沾染铜臭,包藏欺骗、诈取的“赢”,这是黑暗的一面。片中专事安排赌局的经纪人伯特·戈登,狡诈、狠毒,永远渴望攫取更多钱,以一种强力的邪恶形象示人。为了让艾迪专心为自己打球赢球,他以恶言逼死了因爱情而跟随艾迪的萨拉。戈登并不因萨拉的死产生任何触动,并对艾迪说:“她即使不在路易维尔死掉,也会在其他地方死掉。”戈登几乎要成为一尊“赢”的恶神,如同收购灵魂的魔鬼,不断引导艾迪进入更大的赌局。但艾迪在萨拉的死亡中醒悟,并斥责戈登早已忘掉如何去做一个人:“我爱她,我把她廉价抵押在台球赌博中。这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没有真正关心过任何事情,除了胜利。”

       但至少艾迪懂得了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事情,即赢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萨拉用死亡为艾迪上了这人生最重要的一课。萨拉在男友深陷赌局,自己遭受戈登侮辱,爱情走入绝望之地时,选择了自杀。自杀前,她在浴室镜子上用口红写下“堕落的”(perverted)、“扭曲的”(twisted)和“残废的”(crippled)几个字,这些正是年轻的艾迪在台球桌上依靠不断胜利得到的东西。他最后拼力脱身而出,便是要抹去自己性格中这几样缺陷。导演罗森说(■注):“我的主角,‘快手艾迪’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球手,但我的电影却是关于他遭遇的困难,这困难中他得以成为一个完善了的人。”

       萨拉的情节在《江湖浪子》中极重要,也为体育片提供了一个女性角色特例。女人在体育片中通常是英雄的奖赏,爱情是英雄行为的催化剂,而萨拉则真正探入主角心灵,并将自己的死亡化作主角心灵创伤的药剂。

       《江湖浪子》游离在好莱坞体育片传统之外,电影与戏剧史家伊森·莫登(Ethan Mordden)曾说《江湖浪子》是1960年那些能重新定义电影与观众关系的作品之一,“它更是挑战观众而非谄媚观众,更是怀疑世事而非对世事的言之凿凿。”莫登还提及,“1950年代没有电影能以如此犀利、清晰眼光在竞赛中观察角色的自我确认,观察赢者的残暴以及输家精神去势后的软弱。”影片从一个鄙陋、甚至肮脏的角度将追逐胜利可能带来的罪恶尽情展示,为观众提供反省的机会。快手艾迪最后接受了现实,竞技中能体会运动的乐趣,然而对胜利的渴求与赌徒心态一旦媾和,足以毁灭一个人。

■注:罗伯特·罗森年轻时就是一个台球老千,后来还写过一出与台球有关的剧本《角袋》(Corner Pocket)。为了重现真正的地下台球赌局的氛围,罗森从街头找来了真正的黑帮成员,为了能雇佣他们做群众演员,罗森还为他们在演员工会注册。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成功地讲了一个关于千术的故事,并揭露了残酷的真相。——《纽约时报》

评论
热度(2)
© 蚂蚁很酷 | Powered by LOFTER